高校、科研院所

内蒙古工业大学

学院介绍 内蒙古工业大学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始建于1951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艺术相结合,具有博士、硕士、本科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陶瓷研发团队有20多年的研发工作经历,由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主要开展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纳米陶瓷、陶瓷合成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的工作。 稀土改性的堇青石陶瓷和氧化钛陶瓷的研究与应用获得2011年度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堇青石-碳化硅多孔复合陶瓷过滤板成功用于包头铝业公司铝合金熔体过滤,并与包铝公司共同获得2010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十余项,在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 成果简介

华南技术转移中心

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和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新模式 成果简介 1.“以人才为核心”的技术转移模式 2018年4月,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简称“华转”)正式启动运营,全力探索能够有效破解“低频、高难、长线、非标”四大行业难点的技术转移新模式。与传统技术转移模式大多从专利等技术供给端发力不同,华转从企业技术需求端出发,突出以“人才”为核心的新型技术转移路径,提出全周期、大生态的发展理念,围绕技术转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布局,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打造技术转移转化九大功能平台,促进成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需求侧牵引双向发力,将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直接转化在企业车间里,积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技术转移生态环境与服务体系。 2.“揭榜挂帅 精准特派”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新模式 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探索“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的企业科技特派员新模式,以“揭榜挂帅,精准特派”的方式,面向全球招募能切实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科研工作者,帮助企业精准解决技术难题,为广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技术创新点 从企业技术需求端出发,突出以“人才”为核心的新型技术转移路径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深圳市创新技术转移中心 成果简介技术创新点 学院重视成果转化工作,于2008年提出申请,2008年年底正式获准组建“深圳市创新技术转移中心”,开始致力于构建成果转化体系、探索成果转化模式,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一定示范意义的成果转化案例,2011年10月成立技术转移办公室。2015年初深圳研究生院技术转移办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6年,与力合科创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深圳力合清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2018年院技术转移办与创业教育中心合作申请“深圳市十大双创基地”成功获批。 学院共完成成果转化项目30余项,金额近2亿元。成果转化工作的开展对学院专利价值挖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自2016年《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 》出台以来,成果转化交易额度大幅提升,更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作价入股模式成为教师成果转化的突出增长点,以专利为表现形式的科研成果完成了由“产品”向“资本”的重要转变。  

辽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绿色能源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沈阳建筑大学)

新能源快装示范建筑 成果简介技术创新点 “新能源快装建筑”,将光伏新能源与装配式建筑有机结合。模块化组合、快速装配,不占用土地、不破坏环境,能源自给自足,可离网运行,广泛适用于城乡区域、风景区、自然保护区、边塞海岛等临时建设用地和电网无法接入区域。 示范建筑面积54平方米,包括会议区、工作区、休息区、厨房餐厅、卫生间等功能。具有5大创新技术:1. 模块化快速装配技术:示范建筑由4个3m×6m的箱体单元组成,包括3个平屋顶单元和1个坡屋顶单元,内外装修一体化。模块可根据需要无限扩展,灵活组合成多种建筑规模。建筑模块在工厂内完成80%的标准化加工。包括主体钢结构、屋顶、门窗、地面、光伏墙体、集成式装修、电气线路、暖通设备、给排水设施等。运输以单个箱体为单位,运输简单便捷,现场快速吊装组合,整个吊装过程1天完成,收边整理工作4天完成,5天完成建筑现场建造和家具布置,即可投入使用。建筑的移动再建也十分方便,可将其快速拆分成箱体,异地快速组装重建。箱体组合采用了创新的结合式防水、密封和保温细部构造技术,保证了建筑的水密性和气密性,增强了建筑的节能性、耐久性和耐候性。2、最先进的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新能源快装建筑”采用了铜铟镓硒光伏组件。南侧、西侧外立面安装100瓦的CIGS光伏组件计32块,总装机容量3200瓦。采用了独创的小边框光伏幕墙构造技术,避免边框阴影遮挡的同时,可快速安装和拆卸,维修维护十分方便,强度和耐久性优于传统玻璃幕墙体系。坡屋顶采用了柔性铜铟镓硒光伏技术,屋面由柔性铜铟镓硒光伏组件与金属屋面复合成一体化发电屋顶构件,屋顶安装130瓦柔性CIGS组件16片,装总机量5280瓦。柔性光伏组件具有能弯曲、重量轻的优点。宽30CM,长2m的组件重量仅为5公斤,可广泛适用于大跨度轻质屋面系统。雨棚采用了碲化镉半透明彩色光伏技术,使建筑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艺术效果。光伏每天发电15-20度,可完全满足建筑照明、制冷制热需求。3、光电光热协同利用技术:光伏组件在发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余热,表面温度可达60-70度,呼吸式光伏墙体技术,通过空腔通风阀控制,形成建筑仿生皮肤体系。夏季通风阀开启,墙体空腔热量通过烟囱效应快速散热,外层光伏组件起到了遮阳隔热作用,可降低内墙表面温度10度,减少75%的墙体得热。冬季通风阀关闭,热量保存在空腔内,形成光伏暖墙,增加建筑围护体系保温性能,节能20%以上。4、主动式空气循环净化技术:将新风净化装置与光伏墙体空腔结合,采用智能温度控制模式,冬季工况下,当空腔温度达到40℃,新风净化装置启动,将密闭空腔内的热空气净化后导入室内,为建筑供热并输送新风,可实现建筑节能40%以上,同时保证了冬季建筑封闭情况下的室内空气质量,PM2.5浓度低于10μg/m3,达到优秀等级!5、能源智慧管理与多能互补技术:建筑能源系统采用低压用户侧单点并网形式。光伏产生的直流电,直接通过并网逆变器,转化为与电网同频率同相位的交流电能,为建筑的照明、电脑、空调、热水器等提供绿色电力供应。通过能源智慧管理系统实现了光能、风能、储能和市网电能的多能耦合,进一步结合雨水收集、污水处理和中水利用技术可实现建筑自给自足和离网运行。同时,智慧管理系统通过GPRS远程监控程序,实现了手机客户端管理服务,直观显示建筑产能和用能关键数据,包括光伏发电量、建筑用电量、室内温度、环境参数等,实现了远程监控和管理建筑运行情况。“新能源快装建筑”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智能控制、装配式技术的高度集成,通过多样化的模块组合,可广泛应用于旅游开发、抢险救灾、抗疫防护、健康养老等多种场景!尤其适用于边塞岛礁和边防哨所的机动化、电气化、智能化军事设施。新能源快装建筑将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快速城镇化和国防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东南大学

一种既有住宅楼梯间平层入户式加装电梯技术及施工方法 成果简介 本技术属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既有住宅楼梯间平层入户式加装电梯及其施工方法。本研发成果为电梯通行采用从楼梯间平层入户技术,拆除半边原混凝土楼梯踏步、转角平台和楼梯间外墙;在楼梯间的一边与住宅每层地面同一标高处安装由工厂制作的钢混连廊,作为行人通过电梯进出的通道;另一边的楼梯踏步用钢结构踏步外延,为消防疏散通道。本技术通过切除既有住宅楼梯间部分楼梯段,并在既有住宅与加装电梯之间增设水平连廊和加装外延楼梯段,使加装电梯能够实现在原有入户门平层入户,真正解决了老年人以及依靠轮椅出行人群的出行难题;增设的外延楼梯段替代原有住宅被切除的部分楼梯段,每层的入户平台、水平连廊、电梯厅平台、原有的楼梯段+外延楼梯段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圈,既是电梯通道,又是消防通道,有效保证“生命通道”畅通无阻,住户可选择乘电梯平层入户或通过楼梯步行入户,满足不同人群生活所需;增设的水平连廊和外延楼梯段采用装配式预制构件,大幅降低住宅现场的改造工作量,缩短工期,减小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本技术颠覆了目前通常使用的半层入户方式,填补了国内空白,做到了无障碍通行,为老年人、残疾人带来了福音,值得推广。 该技术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且已经在常州某小区进行试点应用,工程造价1.5亿元。 技术创新点 本技术通过切除既有住宅楼梯间部分楼梯段,并在既有住宅与加装电梯之间增设水平连廊和加装外延楼梯段,使加装电梯能够实现在原有入户门平层入户,真正解决了老年人以及依靠轮椅出行人群的出行难题

南京大学

以Barms为载体的耐高盐菌种开发与应用 成果简介 针对现有活性污泥的一些缺点进行的改良菌种。 技术创新点 处理容量大单池容处理通量最高可达传统活性污泥法50倍,最高COD上限可上万,载体材料可回收再生。

安第斯大学

室内空气净化器 成果简介 该产品为一种生物空气净化器,能够有效处理空气中的污染物,将有机污染物降至最低。 技术创新点 使用一种细菌和真菌的组合能够适应和降解不同的化合物。

南京凝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定制化凝胶基质栽培植物 成果简介 产品是一种干净、方便、美观的新型植物栽培凝胶基质,实现植物栽培基质的消费升级、传统盆栽跨界的新型文创产品、提供室内精细化栽培解决方案。 技术创新点 凝胶基质不会滋生霉菌和昆虫、含有足量的丰富的营养物质无需后续补肥、凝胶高持水性使得浇水周期更自由、凝胶半透明属性使得植物根系得以被欣赏以及可定制化栽培基质的颜色、形状和香味等。

江苏艾醍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环保燃料油(重油增量) 成果简介 该技术是指将重油与水按照7︰3的比例配制成参水重油,经过添加剂和相应的制备工艺后,能大幅度提高重油燃烧的雾化效果,从而更好的促进重油燃烧,使其燃烧更充分,更符合工业需求的要求。 技术创新点 国内首套单套设备可持续每天生产500吨,达到工业级产能

江苏艾醍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餐食垃圾(有机废弃物)处理设备 成果简介 该产品是一种能够对餐食垃圾处理成为肥料的设备。 技术创新点 厨余分解率高达99.8%

zh_CNCN